您现在的位置:365线路检测中心>>家庭教育状况监测中心>>资料下载

    邓睿副主任在“新时期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研究”研讨会上的讲话

    编辑:冯有余 审核:家庭教育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5-09-29 浏览次数:

    坚持理论实践结合 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在“新时期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研究”研讨会上的讲话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  邓 睿

    (2015年9月24日)

     

    尊敬的傅主任,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人民小学召开“新时期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研究”研讨会,主题是研究落实2015年全市家校共育工作会议精神,共商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发展大计。今天,特别有幸邀请到了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席傅国亮老领导,傅主任曾任《人民教育》杂志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是教育部资深专家,他将作重要报告,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本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必将推动我市家校共育工作取得新的进步。由于我还将去市政府参加另一个会,所以,请允许我先作个发言:

    一、明确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重视家庭教育,推动家校合作,实现家校共育,是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家校共育是提高育人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一方面,我们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高度来认识家校共育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开展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重视家庭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系列论述为指导,以改善中小学生和幼儿成长环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确立正确的家校共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新型协作育人机制,形成强大合力,营造良好环境,在教育实践中推进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沟通融合,更好地立德树人,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科学把握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内涵

    学校应该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素养和能力。但是,家校共育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当前很多人包括一些校长都把家校共育仅仅理解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认为家校共育就只是学校教育家长,家长就只是接受教育,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如果我们的校长坚持这样的认知,就会觉得学校本来一直就在做指导家长教育子女,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工作,现在强调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工作,是在本就繁忙的学校管理中再增加了一项事务性工作,心里就难免会有抵触情绪。所以,我想,我们要做好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工作,还必须科学把握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内涵。

    所谓“共育”一词我理解是指两方或多方共同培养培育孩子,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家校共育”指在教育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形成共同的主体,行使共同的权利、履行共同的责任,学校主动争取学生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庭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并得到来自学校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协调一致的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我们把握“家校共育”这一概念,应注意三点:一是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的双向活动,需要协作配合;二是家庭和学校共育的对象是学生(家庭中的子女),他们的发展是家校共育的目的;三是家校共育下,社会各方参与,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共育必须进一步扩展到社区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合作。

    实施家校共育,要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提高亲子教育能力,学校接纳家长参与教育优化学校工作,家庭和学校结盟,争取社区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伙伴,同进步,同成长,同成功,共育英才。家校共育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立德树人——不是在繁忙中再去找事,而是通过共育提高效率,提高育人质量,省事而高效!

    三、扎实做好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机制。国家颁发了系列文件对家庭教育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市教委与市妇联也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的意见》对全市家校共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市评估院家庭教育监测中心要落实《重庆市中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课题研究、队伍培养、课程建设、成果提炼和宣传、监测评估等方面,引领全市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各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职责任务清楚,工作措施到位,确保家校共育各项工作的落实。每一所实验学校要按照工作要求,认真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培养骨干力量,制定并执行好工作计划,确保工作实效,形成家校共育常态化工作机制。

    二是培养和组建专业的团队。市评估院要组建一支家校共育的专家队伍指导家校共育实践和研究,要选拔一批在家校共育实践中做出成绩的优秀教师组成家校共育讲师团,辐射带动全市的家校共育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培养一批骨干,起好带动作用。实验学校要定期组织德育管理干部和班主任、相关教师参加家校共育工作培训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家校沟通方法和技能。学校要为班主任订阅家庭教育学习资料,不断提高家校共育工作素养。

    三是动员和吸引家长来参与。要通过家校共育的指导和培训,动员和吸引家长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一是观念上引导,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教育和引导家长更新对成材的认识等家庭教育观念,自觉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思想;二是知识上辅导,通过专家讲座和专题学习活动向家长介绍未成年人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营养保健常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三是方法上指导。我国具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历史传统,要引导家长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寇准母亲教子、诸葛亮《诫子书》等家庭教育故事中吸取智慧,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影响子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四是整合和运用社会资源。各区县(自治县)教育部门、学校要和妇联、关工委一道,积极争取文明办、文化、民政、卫生计委、公安、媒体以及其他关注妇女儿童权宜和青少年成长工作的社会组织的支持。创造条件将学校、家庭、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和整合,建立具备集学生社会实践和家庭亲子活动相融合功能的教育实践基地平台。逐步形成学校组织、社会支持、媒体策划和宣传、家庭参与、基地配合的“共育格局”。

    五是策划和落实家校共育活动。中国古人讲“行胜于言”,因为“一百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我们今天的研讨会,是要推进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工作。每一所实验学校要通过3-5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形成家校共育的系列经验。经验从实践中来,从每一次家校共育活动中来。对每一次家校共育活动,要精心策划,有力推动,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要让每一次家校共育的活动,都触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灵魂。只有在心灵上有了触动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最有效的教育。尤其要注重加大对家庭教育困难的家长的帮扶力度,高度关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流浪儿童、贫困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用爱心点燃留守、单亲、特困、农民工、残障等特殊家庭的希望。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教育评估院要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榜样带动,促进全市家校共育工作开展。

    六是扎实开展家校共育研究。

    家校共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开展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工作,必须坚持理论实践结合,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究来推动工作。

    同志们,家校共育的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齐心协力,切实抓好家校共育的各项工作,为提高育人质量、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924终稿-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好家校共育工作(邓睿副主任讲话).doc

     

365线路检测中心 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电话:023-67001769/67715619/67716119 传真:023-67006145
网址:http://www.fsxunyou.com 电子邮箱:cqspgy@126.com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欧式一条街兴隆路20号 邮编:400020

渝ICP备12008056号-2